前言
低级别赛事“偏科”、主力不稳,国乒男单到底怎么了?
近段时间以来,常常能看到网上关于国乒男队的热议,只是,除了上述所说的问题之外,很多人都忽略了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竞争对手的日益强大。
尤其是如今排名世界男单第四名的张本智和,更是国乒的“心腹大患”,只是相较于他本人,张本智和的教练或许才是更值得关注的存在。
他不光和刘国梁、秦志戬做过队友,还深谙国乒的打法,如今为日本培养了不少乒乓人才,他,就是来自上海的董崎珉。
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董崎珉下定决心投身日本,他的存在,又是否会撼动国乒在世界乒坛上的地位呢?
为获得更多机会,远赴日本追梦
董崎岷的乒乓球生涯起点并不低,15岁就凭借出色的天赋入选国乒二队,1997年还成为乒超联赛冠军队伍的一员。
展开全文那个年代,正是中国乒乓开启世界称霸之路的关键时期,队里汇聚了刘国梁、孔令辉、秦志戬等日后响彻世界的名将,董崎岷身处其中,不仅跟着队伍拿下了实打实的荣誉,更系统学习了国乒独有的训练方法和战术理念。
这些宝贵的经验,本应是他日后为中国乒乓事业添砖加瓦的资本,可谁也没想到,这份积累最终却用在了助力日本乒乓发展上。
23岁那年,伤病成为董崎岷运动员生涯的转折点,对于深爱乒乓球的人来说,离开赛场不等于与这项运动彻底告别,董崎岷也不例外。
1998年,他做出了一个改变人生轨迹的决定:前往日本发展,成为早期“出海”寻求乒乓事业新可能的专业人才之一。
彼时,国内乒乓球领域竞争异常激烈,刘国梁、孔令辉早已是队内核心,王励勤、马琳、王皓等年轻选手也迅速崛起,崭露头角,董崎岷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获得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或许正是这种“出头难”的困境,让他更加坚定了去日本寻找新出路的想法。
初到日本的董崎岷,并没有立刻转型教练,而是先以运动员的身份继续参与当地联赛,凭借在国乒打下的扎实技术功底,他在赛场上依然保持着不错的竞争力,这也让他很快在日本乒乓圈站稳了脚跟。
在日本的日子里,他还遇到了同样来自上海的郑琦,郑琦1992年就独自来到日本青森,一边打球一边求学,在董崎岷初来乍到、举目无亲的时候,郑琦给予了他不少帮助,两人在异乡相互扶持,渐渐产生了感情,2001年步入了婚姻殿堂。
婚后,考虑到工作和生活的便利,他们决定长期留在日本,还在岐阜购置了一套200多平米的私宅,日子过得安稳惬意。
成了张本智和的教练后,威胁到国乒地位
直到2022年,日本乒协为了改变男队成绩低迷的现状,启动了外教引进计划,希望借助外部优秀教练的力量提升队伍实力。
此时的董崎岷,早已是日本乒坛的知名教练,而张本智和的父母,同样有着中国乒乓球运动员背景,早年也赴日发展,他们深知董崎岷身上具备的训练方法和战术思路对提升运动员竞技水平的重要性,于是主动向董崎岷发出邀请,恳请他担任儿子张本智和的主管教练。
此前的张本智和,打法以爆发力强、进攻凶猛著称,但在多拍相持能力和发球质量上存在明显不足,这也导致他在面对顶尖选手时难以稳定发挥,董崎岷便将从国乒学到的训练方法融入其中,针对这些短板进行精准补强。
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张本智和的技术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多拍相持能力不再是薄弱环节,能在与对手的长时间周旋中保持稳定发挥;发球质量也显著提升,多样化的发球方式为他创造了更多进攻机会。
技术上的进步直接反映在比赛成绩和世界排名上,张本智和的世界排名稳步攀升,截至2024年,一度上升至世界第二,仅次于中国选手樊振东,再也不是过去那个仅仅依靠爆发力冲击对手的“愣头青”。
张本智和的崛起,很快让国乒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威胁,尤其是在前段时间的横滨大满贯赛事中,一向在男单项目保持统治地位的王楚钦,竟意外输给了张本智和。
那场决赛的比分分别为9-11、5-11、8-11、11-9、13-11、4-11,王楚钦仅赢下两局,大比分落败,这样的结果让不少球迷感到意外,也让大家清晰地认识到,如今的张本智和早已具备与国乒主力抗衡的实力。
这场比赛后,王楚钦直接缺席了瑞典大满贯,而中国男队在该赛事中的表现更是惨不忍睹,团队整体竞争力受到不小的冲击。
结语
如今,在董崎岷的悉心指导下,张本智和已经成长为国乒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之一,给中国乒乓球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有人说董崎岷是“体坛叛徒”,认为他拿着国乒培养的本事,却去帮助日本队对抗中国,对不起曾经身披的国家队战袍;
也有人觉得,体育竞技本就需要交流,人才跨国流动是常态,他只是在追求自己的职业发展。可无论如何,当看到他培养的选手一次次在赛场上击败中国运动员,让国乒陷入被动时,不少国人心里还是五味杂陈。
毕竟,他曾是中国乒乓黄金时代的参与者,如今却站在了与国乒对立的阵营,这样的身份转变,注定会给他带来很多争议,而他带领张本智和给国乒带来的威胁,短期内恐怕还会持续存在,对此,你们怎么看呢?